他曾担任青岛市政府驻韩国经贸代表处主任,也曾跳槽到知名外企从事采购和管理……从公务员到外企职员,再到互联网从业者,他说,在任何一个岗位做的风声水起的时候,都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养老模式。所以,他一直处在不断挑战自己的状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贾鹏是越来越少见的、仍然真诚发朋友圈的人。他发想说的话,生活的照片,真实的状态和感悟。家在青岛,人在济南,他热爱读书,热衷跑步,喜欢与朋友聚会。作为一名时尚行业的70后“老人”,他认识00后喜欢的明星,看95后爱看的网剧,能与90后无缝对接、相谈甚欢。他当过公务员,跳槽过外企,又顺应潮流成为互联网电商企业的一员。这样的经历、活力和魄力,实在是让人羡慕。
记者:贾总你好,首先我想问一下就今年的情况,像我们孵化基地的入孵的这些项目和企业,他们受到疫情的影响,包括目前的状态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措施,这个情况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贾鹏:好的。我们孵化基地大约在2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随着湖北省内整个疫情的发展,预测到基地复工有可能会往后延迟。后来我们根据山东省和济南市安排,在2月中下旬以后,逐渐安排企业开始复工。但是开始的情况确实不太好,因为很多企业有的回不来,有的出不了门,上不了班。大约2月底,才逐渐开始复工,到3月初,基本上复工的情况在90%左右。业务上受到疫情影响的也比较多,一些企业面临有些老客户流失,整个的话还是受疫情影响蛮大的。
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整个2月份的所有的物业费、水电费,一些费用都全部进行了免除。
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是国内首家生态赋能型孵化器,深耕电子商务、互联网内容创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以创新的生态赋能机制、“场内孵化+云孵化”孵化模式,打破空间地域限制,助力互联网品牌成长,在济南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鹏:我们基地2016年开始进行运营,累计孵化项目大约有300多个,目前在我们孵化基地的大约有一百六七十个这样的项目。
记者:大家一听孵化基地,非常熟的一个词,但是好多人不太知道孵化基地到底能给入驻的企业提供什么?这方面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贾鹏:孵化基地其实分成很多种类型,我们能够经常看到的很多的是以地产商为主的,就是可以提供一个物理办公的空间。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功能性的孵化的基地,比如像阿里巴巴,还有百度,还有京东,他们也在做。我们作为在山东成长的一家在互联网上做电商起来的一家企业,我们是基于我们在电商领域10年来积累的经验,能够给立志想在互联网上电商领域做零售的创业者们,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服务,还有我们的一些经验,来避免创业者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走弯路,少赔钱,多挣钱。
与行业相比,贾鹏的个人经历也很有代表性。他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国语专业,毕业后考了公务员,曾担任青岛市政府驻韩国经贸代表处主任,常驻韩国。后来,因为不甘于沿着既定路线生活,贾鹏辞去公务员工作,跳槽到外企,几年后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大潮,贾鹏“舍家撇业”只身来到济南。
贾鹏:我大学是在济南上的,山大老校,就在洪家楼,我当时学的是韩国语和日语,是一个5年制的专业。读完大学以后,在2000年的时候,毕业我就去了青岛,做了公务员,也算是碰上一个铁饭碗。03年,我被青岛市政府派到韩国,做青岛市政府驻韩国办事处主任,就是经贸代表处,主要是做中韩经贸的促进工作。
这份工作我做了5年。当时我想了很多事情,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的性格究竟是什么样的?然后就在2005年的时候,我就选择了下海,去了企业,跳到了韩国三星,是做三星的一个子公司的大中华区的采购工作。
记者:当时有没有一个契机?
贾鹏:我做身份转变,主要是因为03年到05年那两年,我在韩国,经常会陪着政府的领导去拜访韩国大企业,对企业充满了好奇。
记者:你当时觉得身份转变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贾鹏:我觉得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第一年我是很焦虑的,因为我觉得我把一个铁饭碗给扔了,同时进入到一个还不是国企,还是一个外企。我就觉得我能不能适应了这种外企,万一我要失业了怎么办?当时这是我最集中的一个焦虑。但是其实过了半年多以后,我就发现,无论我的学习能力还是我的适应能力,还是我对于专业的把握度,我在三星里边都不是特别差的。后来三星也有对于优秀员工这种评选,我基本上都是双a的。所以过了一年以后,我基本上就不是很担心了。后来包括大学同学也在问,你从政府到外企是什么感觉?我说可能过了半年以后就好了。
我在三星也是5年,在10年以后我就觉得随着年龄逐渐大了,我觉着我未来可能要偏向于管理。所以在10年的时候,我就接受了韩国另外的一家企业希捷的邀请,在青岛分公司做管理工作。这是我在10年的时候,做了转型。做了一年半管理以后,当时我看到了我朋友的一个书店,受到了当当网和京东网的冲击,然后整个线下零售掉了很多。所以我就在想,究竟是哪一种行业开始对传统零售造成这么大的冲击?一看原来是电商。然后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巧合,我的大学师兄,也是我们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的赵迎光在济南创立了韩都衣舍,他问我你在青岛怎么样,我说我在青岛还挺好的,他说要不然你跟我一块到济南来看看我们互联网的发展。2011年,我就从青岛到了济南。
记者:当时是不是这个决定也不太容易下,因为你家在青岛,除了在济南上学之外,整个从业经历都是不在这儿的。
贾鹏:我觉得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这个人在别人看起来不像那种胆特别大的,但其实我在做每一次选择的时候,我的胆都特别大。比如像2000年我能够留在济南,但是我并没有留,选择了去青岛,我在青岛也是举目无亲,一个人也没有,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我对职业或者我对自我的判断的这种自我的分析里边,对于新职业的向往超过了我对我的家庭或者环境或者安逸性,所以在11年的时候,我下了决心,去了解一个新的行业。当然了,可能这里面也有部分赌的这种成分。
那么到目前看来,如果我们再回到2011年夏天的时候,其实当时整个的情况并不像现在已经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方向性的一个发展。我觉得我的胆还是蛮大的。
记者:当时有没有遇到来自家庭的阻力?
贾鹏:这个倒真没有,如果有家庭的阻力的话,估计我一开始来不了了,我媳妇说你可以去。
记者:其实一个人在济南的话,可以比较集中精力去做工作。
贾鹏:对,我周末会回青岛。星期一到星期五,我集中努力的工作,星期六、星期天,我给家庭。
记者:刚才说到您的整个的从业经历,能不能比较一下在做业务的时候和做管理的时候,状态的变化?
贾鹏:做具体业务我觉得需要专业的非常细,因为我以前是做采购的,做某一个类目,你需要对产品的周期、价格、生产加工的基地,哪些区域比较强,哪个区域具有供应链的优势,需要摸得很透,还需要来把控订单在哪个季节给他下去,全年的采购计划才是最合适的,就是需要对一些具体业务细节要充分的理解。
但是后来我来做管理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管理也是一种能力,我想培养这个能力。但是我觉得做管理要正确的区分业务的细节和管理框架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懂业务细节,但是在做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出取舍,我们要保证大的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前进方向一致的基础上,怎么调配资源,然后达到管理的效果最好化或者最大化。
每年的四月、五月,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期,是去小企业做一个“多面手”,还是去大企业当一颗“螺丝钉”,这是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不论是面临就业还是跳槽换岗可能都承担着更大的压力,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贾鹏建议无论对社会环境还是对自己个人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判断。
记者:马上今年的毕业生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这个季节也是就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讨论,是去一个大型的正规的企业当一个螺丝钉,还是去一个小一点的企业当一个多面手,多学一点技能?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的话,您是怎么选呢?
贾鹏:我觉得它有一个选择前提,首先毕业生需要判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不同的人他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分明看到了我的大学同学,进了政府当了公务员的,到现在也都在一步一步的很稳固的往前走。所以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讲,需要判断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坦白讲,你到企业里面去过的会很累,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动,只有你在静的时候你老怀疑自己是不是正确的人。
记者: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不是说一定是 a好还是b好,还要看你适合哪一个。
贾鹏:对,还是要看你适合哪一个。
记者:说到跳槽,一个什么条件下,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新的方向了?
贾鹏:结合我自己来讲,我每次跳槽要去的一个行业,或者我想去挑战的一个地方,都是我真心想要去挑战的。它在于说如果你真正跳过去了以后,如果你做不好,你也会认为其实是我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做好它。但是基本上如果你要是一个60分或者7、80分的人的话,如果我们真正认真对待这份职业的话,我们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差。
(本栏目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